在两次提交招股书到期四天后,万达商管又给香港证券交易所带来上市冲击。
王健林的上市之路,真是坎坷。
但有一点必须说的,68岁的王健林,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必得,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感觉。
当然,屡败屡战,可能也是因为没有被选中。 毕竟,距离王健林和投资者约定的对赌时间,只剩下一年了。
当然,真的有发现!
两年半赚了87亿美元,利息是98亿美元
首先,与一年前的招股书相比,万达商管第三次提交的这本书,透露了新的信息。
首先,万达商管更新了最新的商业布局。
一年前的2021年6月30日,万达商管在管商业项目还有380个,管面5420万平方米。
一年后的2022年6月30日,万达商管在管商业项目425个,在管建设面达6010万平方米。
短短一年内,管理业务项目增加了45个,管理建设方面增加了590万平方米。
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万达商管能够保持这样的扩张速度,不得不说已经足够努力了。
那么,在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万达的经营业绩如何呢?
万达商管更新了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的经营数据。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万达商管分别获得营业收入134.37亿元171.96亿元234.81亿元134.80亿元。
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2.48亿元11.12亿元35.12亿元40.47亿元。
认真读问题的朋友应该注意到了有趣的地方。 万达商管2022年上半年的收入不到2021年收入的60%,但半年度利润完胜2021年全年,比去年同期翻了6倍多。
这个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打开万达商管详细的损益表,我们试着寻找答案。
可见,与2021年上半年相比,万达商管营收超过28亿,但销售成本只增长了不到8亿。
在这里,利润增加了20亿美元。
对此,万达商管可以解释为,从2021年3月开始,通过租赁运营模式管理的商场逐渐过渡到委托管理模式,降低了可变租赁形式的销售成本。
此外,其他支出成本比2021年同期减少13.7亿,财务成本比2021年同期减少2.75亿,这里也为万达商管节约了近16.5亿成本,增加了近16.5亿利润。
财务成本的大幅削减可以理解为万达商管把有息债务都还了,但其他支出成本为什么能大幅削减近14亿,万达并没有说,所以我们不敢问。
只能说钱包纸真的很有趣。
据一位万达的朋友说,今年很多万达广场都在努力制作大规模的收益数据。
啊,请注意不要创造大收益,而是创造大收益数据。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两年半的时间里,万达商管总共赚了87亿美元,但利息可能送了98亿美元。
2019年和2020年,万达商管向计提预付款和其他应收账款的关联方发放的非贸易不利子缴费分别为37.33亿和125.24亿,向同系子公司和母公司提供的贷款分别为3.59亿和30.51亿。
王健林还剩一年的时间
事实上,万达商管之所以突然利润激增,可能是因为局势紧张。
我想你还记得,万达商管刚公开招股书的时候,那个豪华的Pre-IPO投资者阵容。
据招股测算,上市前预IPO轮,万达商管融资额达468亿港元,基础投资者覆盖腾讯阿里中信资本星匠联合人寿保险碧桂园服务招商局轮船周大福郑裕彤家PAG等22家公司
投资者的钱,当然没有浪费。
万达商管需要保证2021年预计实际净利润2022年和202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经审计净利润分别在51.9亿元74.3亿元和94.6亿元以上。
如果达不到,大连万达商业和珠海万胜将以零对价转让相关数量的股票,向投资者支付现金,补偿投资者。
过去2021年,万达商管净利润为35.12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仍不能满足投资者的要求。
也就是说,万达商业和珠海万胜,需要投资者进行股票和现金的补偿。
今年上半年,万达商管的净利润增长到40.47亿,似乎有可能实现与投资者的对赌目标。
正如上文所述,万达显然也为增加利润做出了“努力”。
对王健林来说,压力不仅仅在于如何精心完成对赌业绩,更在于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市。
图源网络,入侵删除
江湖传言,2018年王健林引入新一轮中投时,投资者要求的万达商业上市期限为2023年10月底,并不要求必须在a股上市。
但是,没想到迎接的依然是无限的等待。
自去年10月21日正式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公开募股以来,万达已两次到期,三次提交,一年过去了,但一直没有橄榄枝等待香港证券交易所。
目前,距离王健林在网上与投资者约定的上市时间,已经不到一年了。
王健林能等吗?
如果等不到的话,万达商务会迎来怎样的命运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