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在北京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工作,他的同事也叫他“王工”。王先生也是B站的博客“ICER Xiaoshi Pian”。他是一名IC工程师,出生于1996年。他去年毕业,进入集成电路行业一年。他对目前的状况非常满意。在此期间,他参与了公司AI芯片和CPU芯片的研发。在他任职的第一年,他从整个研发过程中获益最多。从获得产品部的计划书到推出电影,他有机会参与学习。“这给我带来了更好的工资回报和工作成就感。”
“集成电路目前在中国正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风口的工资待遇一般都很高。两年内工资增长了两倍,这实际上非常可怕。”卢先生说。2020年,吕先生从电气专业毕业,转入IC行业。他的工资比同专业的同行高得多。他的许多同学每月收入约1万英镑,几乎与他刚进入该行业时的收入相同。
一年内,王先生的工资增长了30%~50%。“这是正常水平。如果你去市场选择换工作,可能会更高。现在这有点疯狂。许多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人也会为了加薪而换工作,这在业内是一个不正常的点。一般来说,培训一名工程师至少需要三年时间。”王先生说。
为了解决“瓶颈”问题,国家越来越重视集成电路行业人才的培养。去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其他大学建立了集成电路学校。2020年12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正式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列为一级学科,学科代码为“1401”,属于新设立的第14个学科类别“跨学科”。
然而,变化正在发生。芯片行业的一位猎头告诉《经济观察报》,今年芯片公司的招聘需求有所下降,招聘门槛越来越高。作为实践者,吕先生和王先生也有同样的感受。在风口关闭后,芯片行业还需要重新解决技术问题。
高薪雇佣
吕先生于2020年进入芯片行业。2019年后,芯片行业变得炙手可热。今年也是IC公司开始大规模扩张的时间点。吕先生的公司也将在2020年扩张,员工数量将翻一番。
吕先生相当于跨学科进入该行业。毕业于黑龙江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他的同学在半导体行业做得更少。他说,他的学校是一所电子大学,在学校学习期间,他接触了许多与IC相关的内容。“当时,我现在工作的公司正在招聘数字集成电路,我的薪水很高。”
2020年毕业时,吕先生的工资超过10000分,两年内涨了两倍。他的同学去了电气和电子信息专业对口公司,如自动化公司和电机设备生产公司。工资不低。月薪约为10000英镑,但远低于吕先生的行业。
王于2021毕业,当时手头有六到七张录取通知书。此前,他在湖南一所双一级大学获得了电子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该专业与北京大学联合培养学生。因此,他在研究生学习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在北京大学学习,然后留在北京工作。他是一名研究生。他说,今年理科班的学生相对容易找到工作。
王先生提到,在过去,集成电路专业可能被认为是一个稍微不受欢迎的专业,但在过去的三到四年里,它变得非常热门。招生规模也有所扩大,许多其他相关行业也改变了职业。“新成立的初创公司越来越多。对于规模稍大的工厂,它们已经开始了新的产品线,需要招聘更多的人。国家和当地各省市也在支持该行业,并提供一些补贴。只能说该行业确实缺人。”王先生说。
从2013年到2014年,王先生获得硕士学位毕业时,他接触的一些公司同事的工资只有七八千美元。2017年,2018年之后,该行业毕业生的工资一直在上涨。2022年,大多数硕士毕业生的月薪为2-3万英镑。该公司许多80后技术领导者的年薪高达数百万美元。
根据boss向《经济观察报》提供的数据,芯片行业有芯片验证工程师、模拟IC设计工程师、芯片测试工程师、芯片后端设计工程师和芯片架构师。月薪多为25000-50000元,部分岗位最高月薪可达70000-90000元。
高薪背后的挑战
“由于芯片研发的特点,研发周期长,研发难度大。它属于高科技密集型行业。一块芯片会投入大量人力和精力,因此不加班是不可能避免的。”。
在学校,吕先生觉得自己能力很强,很快就熟悉了一切。然而,进入芯片行业后,他发现制作芯片是一项特别细致的职业,每一步都需要检查。如果他粗心,他就会犯错误。“如果犯了错误,芯片将作为一块砖头被收回,这相当于一家公司。至少半年的投资将被浪费掉。”卢先生说。
“作为一家设计公司,我们只负责整个芯片研发和制造过程的前端。
[新闻热点]
”陆先生说,“光是我们的芯片设计就至少有20到30个步骤。然后我们把它交给中芯国际或台积电来制造芯片。最后,我们交给封装和测试制造商,将芯片封装成我们可以看到的芯片。事实上,有许多小芯片是看不见的。”卢先生说,包装测试有很多过程。几十纳米的芯片都是高精度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错误,包括如何测试和检查。它不仅是制作的,而且在制作之后,还存在需要分析的问题,需要分析的手段。这也是一个困难的地方。
王先生提到,即使学科班进入岗位,也有一个适应工作的过程,例如一些实际使用的软件和一些特定工具,学校通常不会学习。“一些转行的人可能在他们的具体工作中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填补。我看到一些转行人可能理解得较慢。在他们的特定工作中,他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填补空白。”
在他的工作中,王先生还意识到国内外的技术仍然存在差距。“我们公司的一些高层管理人员是70后和80后的清北朔波。他们也有在国外学习技术的经验,接触了一些先进技术后回来。他们的东西比我们多得多,还可以反馈国内发展相对缓慢。”王先生说,“这个行业在中国的真正发展还不到20年。事实上,在国外至少已经有40年或50年了。事实上我们并不比他们差,但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的发展时间比他们短。”
王先生说,如果你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才,你必须向他们学习,看看他们如何积累了十多年的经验。
王先生的公司有灵活的工作时间。“我不打卡上班。我通常早上9点上班,10点到达公司。正常工作时间是6:00和7:00,正常工作时间为965。”王先生说,“加班工作实际上取决于项目。当项目进展到你的阶段时,你可能会有更多的工作。如果你不完成工作,你可以多工作一点。如果你没有完成工作,最迟可以加班到晚上10:00和晚上11:00。这不会发生在清晨。但是,在项目到达你的位置之前,你可以更加放松和灵活。”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王先生认为集成电路行业没有35年的互联网危机。“这个行业比互联网更有经验。在35岁时,仍有先进的技术需要学习,芯片可能在两三年内还没有开发出来。35岁时它已经工作了大约10年,可能只通过个位数的芯片流动。市场需要有经验的人员,在35岁到45岁时会更受欢迎。”。王说,该公司的许多80后技术人员非常积极地领导新人做项目,他们的工资也不低。
然而,王先生提到门槛越来越高。在此之前,大学也可以进入集成电路行业。在过去的两年里,学校基本上招收了硕士生,他们也会更喜欢有理科背景和相关实习经验的学生。
陆先生还认为,现在进入这个行业将更加困难。2020年,吕先生刚进入该行业时,恰逢公司的扩张期,对学历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具有相关学习经验和软件使用背景的人更适合进入该行业。“现在有一个词-‘体积’,在每个人都了解这个行业之后,他们都去学习这个东西,申请的门槛更高。招聘更倾向于具有专业背景、微电子专业和研究生教育。”
新旧问题
一位芯片行业猎头告诉《经济观察报》,今年芯片公司的招聘需求有所下降。“今年,许多公司开始慢慢地锁定自己的职位,这不是行业秘密。例如,horizon从4月份起基本停止了社会招聘,英特尔目前几乎没有招聘。但去年,一些公司人手不足。只要他们是相关专业的,毕业后五年内就可以换工作,enterprises将提供行业培训。目前,今年的整体市场吃紧,不仅在芯片行业,在其他行业也是如此。这位芯片行业的猎头说。
上述芯片行业猎头表示,每年年底,每家公司都会检查下一年的招聘需求。到去年下半年,整个行业的需求非常大。直到今年上半年开始,招聘人数才开始减少。“这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现在集成电路公司不多。一些公司不久前筹集了10亿元,但对于芯片行业来说,这并不是一笔巨额融资。芯片制造成本非常高。”
“一般来说,芯片行业的招聘没有预算限制,招聘往往超出预算。”当他们招聘时,他们往往会遇到问题,不是他们花了多少钱,而是他们能招聘多少人。上述芯片行业猎头表示。
“在其他行业,如人工智能行业和自动驾驶岗位,应聘者以前可以做机器视觉。只要他们有相关的经验,就相对容易转行。然而,芯片设计岗位的应聘者,尤其是模拟岗位的求职者,不能从其他方向改变。这个市场可能只有几百人有很多公司,但仍然有这些人。高级从业人员短缺,没有短期培训。“根据上述芯片猎头,在这个行业工作5年或以上的人很少被招聘。虽然现在有很多芯片公司,但大多数芯片人才都是从华为海信挖出来的。
芯片行业的猎头表示:“去年找工作会更容易,但拿到高薪会更难。今年与一些人聊天后,我了解到薪水不会降低,学校招聘的薪水会稳步增加,但就业会更困难。”。
上述芯片行业的猎头表示,芯片是传统行业,头部效应将越来越明显。现在国内的人头效应已经逐渐显现。我们已经可以知道哪些公司会领先,哪些公司会落后。就业需求也将稳定下来。这些行业的人不多,背景要求也会更严格。“对于一些相对尖端的团队,我推荐他们。基本上,他们只需要博士毕业生,甚至是一些顶尖学校的毕业生。”芯片行业的猎头说。
至于加薪,芯片行业的猎头表示,仍取决于个人项目经验与公司三到五年的业务是否匹配,并且匹配可以实现非常高的加薪。“一般来说,这并不特别反常。很难翻倍。如果你从最低的谷计算,它可能翻倍或三倍。”
吕先生和王先生都认为集成电路是他们长期的职业方向。吕先生认为,与互联网不同,对集成电路的需求变化迅速。它实际上是一种工程类型,与应用程序类型不同。它尤其需要经验,行业将相对稳定。
“目前,国家也需要这一领域的人才。如果我们这一代不这样做,下一代将更难突破这一技术封锁。我希望更多真正想制造芯片的人加入这一行业,更少为了微利而涌入这一行业的投机者。现在确实有一些初创企业,这将创造一个新的市场。”芯片行业非常繁荣的错误印象。事实上并非如此。这个行业仍然需要我,我们的技术积累无法通过讲故事赶上欧洲和美国。我们需要吸引真正想做这项技术的人才加入IC行业。王先生说。
1d
发表评论